智能製造的主要特徵

智能製造是新工業革命的核心,它並不在於進一步提高設備的效率和精度,而是更加合理化和智能化地使用設備,通過智能運維實現製造業的價值最大化;它聚焦生產領域,但又是一次全流程、端到端的轉型過程,會讓研發、生產、產品、渠道、銷售、客戶管理等一整條生態鍊為之發生劇變。對工業企業來說,在生產和工廠側,它依然可以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為基礎,但它還需被賦予柔性化、定制化、可視化、低碳化的新特性;在商業模式側,會出現顛覆性的變化——生產者影響消費者的模式被消費者需求決定產品生產的模式取而代之;在國家層面,則需要建立一張比消費互聯網更加安全可靠的工業互聯網。

 

智能製造作為廣義的概念包含了五個方面:產品智能化、裝備智能化、生產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務智能化。

 

◆ 產品智能化:

產品智能化是把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模塊、傳輸系統融入各種產品,使得產品具備動態存儲、感知和通信能力,實現產品可追溯、可識別、可定位。計算機、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智能機器人、智能穿戴都是物聯網的“原住民”,這些產品從生產出來就是網絡終端。而傳統的空調、冰箱、汽車、機床等都是物聯網的“移民”,未來這些產品都需要連接到網絡世界。專家估計,到2020年這些物聯網的“原住民”和“移民”加起來將超過500億個,且這個進程將持續10年、20年甚至50年。

 

◆ 裝備智能化:

通過先進製造、信息處理、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集成和融合,可以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執行、自主學習及維護等自組織、自適應功能的智能生產系統以及網絡化、協同化的生產設施,這些都屬於智能裝備。在工業4.0時代,裝備智能化的進程可以在兩個維度上進行:單機智能化,以及單機設備的互聯而形成的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需要強調的是,單純的研發和生產端的改造不是智能製造的全部,基於渠道和消費者洞察的前段改造也是重要的一環。二者相互結合、相輔相成,才能完成端到端的全鏈條智能製造改造。

 

◆ 生產方式智能化:

個性化定制、極少量生產、服務型製造以及雲製造等新業態、新模式,其本質是在重組客戶、供應商、銷售商以及企業內部組織的關係,重構生產體系中信息流、產品流、資金流的運行模式,重建新的產業價值鏈、生態系統和競爭格局。工業時代,產品價值由企業定義,企業生產什麼產品,用戶就買什麼產品,企業定價多少錢,用戶就花多少錢——主動權完全掌握在企業手中。而智能製造能實現個性化定制,不僅打掉了中間環節,還加快了商業流動,產品價值不再有企業定義,而是由用戶來定義——只有用戶認可的,用戶參與的,用戶願意分享的,用戶不說你壞的產品,才具有市場價值。

 

◆ 管理智能化:

隨著縱向集成、橫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的不斷深入,企業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準確性不斷提高,必然使管理更加準確、更加高效、更加科學。

 

◆ 服務智能化:

智能服務是智能製造的核心內容,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從生產型製造向生產服務型製造轉型的重要性。今後,將會實現線上與線下並行的O2O服務,兩股力量在服務智能方面相向而行,一般力量是傳統製造業不斷拓展服務,另一股力量是從消費互聯網進入產業互聯網,比如微信未來連接的不僅是人,還包括設備和設備、服務和服務、人和服務。個性化的研發設計、總集成、總承包等新服務產品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會伴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不斷出現。